民俗文化庙会
  这是2011年在旧址上新建的宗祠,完全按照旧时宗祠的格局而建,用材讲究,富丽堂皇,焕然一新。据了解,其不菲的建设费用,都是来自裘姓宗亲的捐资,祠堂中树立的功德碑上,捐资人郝然在目,捐款多则百万之巨,少则千儿八百。宗祠还有专门值勤的老人,负责日常管理。这种民间自发的建祠方式,延续了传统,也反映了当代人乡土意识的复苏,宗亲观念的回归。“留住乡愁”,要留住的不仅是那一座山、一湾水、一道篱笆一间房,要留住的是乡亲与乡情,这才是乡土的“根”。
  祠堂犹在,宗族的社会功能毕竟已随时代变迁,不可能和从前一样了。但其文化功能,则仍在延续。我们看到的这些宗祠中,有的陈列了以前的各种农具和日用品,这些物件,如今都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,却是农耕时代农民智慧的生动呈现,也具有文物价值。有的祠堂中,专门开辟“家风馆”,作为家风展示和教育场地。有的祠堂,屋廊上悬挂“乡贤榜”,展示列代有名的族人及其成就,以激励后辈。
1
2